一分钟彩票 - 一分钟彩票
一分钟彩票2023-01-31 16:05

一分钟彩票

2023年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举行—— “中国智造”展现创新实力******

在展会上,参观者驻足观看TCL推出的65英寸8K印刷OLED显示器。本报记者 李志伟摄

  核心阅读

  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技术产业展会之一,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被认为是观察国际消费电子业态最新趋势的“风向标”。在今年的展会上,中国企业展示了屏幕显示、智慧家居、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诸多创新技术和产品,生动呈现“中国智造”的创新实力和发展潜力。

  2023年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1月8日落下帷幕。今年的展会共吸引了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参展商和超过11.5万名观众。汽车科技、数字医疗、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等领域创新技术和产品成为展会关注的热点。

  专注于可持续发展和应对全球性挑战

  今年的展会主题是“技术如何应对世界上最大的挑战”,专注于可持续发展和应对全球性挑战。展会主办方美国消费技术协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加里·夏皮罗表示,展会推出了许多有助于解决全球性挑战的创新产品。很多企业展示了如何通过创新技术来节约能源、提高发电量、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创建更可持续的农业系统、为智慧城市供电、支持人们获得清洁用水等。

  德国宝马公司推出“数字情感交互概念车”,能够识别驾驶者身份、位置等信息,通过语言和表情与人进行交流,打造个性化欢迎场景。美国加州初创企业阿斯卡展示了该公司的新型A5飞行汽车。据介绍,该车采用增程式驱动,可在空中行驶402公里,可以在任何直升机能到达的地方进行起降,机翼收缩后相当于一款SUV,该车预计在2026年量产。

  手机、电脑等个人消费电子产品同样受到关注。三星公司展示了全新的智能手机OLED面板,这个原本10.5英寸的显示屏,可通过一侧滑出的小屏幕扩展至12.4英寸。三星公司还展示了一款可以两侧滑出、延伸屏幕的平板电脑。该公司展台负责人表示,这些原型机的变体产品未来将走向大众消费市场。

  数字医疗是展会的一大热点。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智能化和远程化成为主要趋势。内置心电图仪的手表、能追踪位置和健康数据的智能鞋垫、可实时监测脑血肿的背心、安装在马桶上的尿检设备、治疗打鼾的枕头……参展企业展示的数字诊疗、心理健康、远程医疗等方面的新技术新产品吸引众多参观者驻足。

  美国佛蒙特州OVR公司展示了一款能够让人“闻到味道”的虚拟现实眼镜,它主要由一个可释放气味的可穿戴装置构成,通过蓝牙与移动设备或台式机配对,体验者可以在虚拟画面中“拿起一朵花并闻到花香”。OVR公司创始人亚伦·维希涅夫斯基向记者表示,这款虚拟现实眼镜安装了带有8种香气的“墨盒”,可以组合起来形成不同气味。他认为该产品可用于医疗领域,目前正在医院接受测试,包括帮助烧伤患者缓解疼痛等。

  中企智能产品和技术受到广泛关注

  今年的展会上,TCL、海信、联想等多家中国企业都设置了颇具规模的展示区,不少中小企业也踊跃参展,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据主办方统计,今年有约500家中国企业参展,来中国企业展台洽谈业务的国际客商络绎不绝。

  联想集团发布了全球首款全尺寸双屏OLED笔记本电脑。双屏技术使消费者能够享受一系列独特的多功能体验。通过手指配合,消费者可以轻松在两个屏幕上查看图像。对于想要同时处理两个单独文件的用户,可以在两个屏幕上查看,以提升工作效率。此外,消费者还可以在一个屏幕上观看视频,在另一个屏幕上做笔记。

  TCL科技集团推出了新一代98英寸Mini LED和QLED智屏。这些屏幕在音画质与尖端游戏性能方面表现突出。TCL还展示了首款65英寸8K印刷OLED显示器。据介绍,这是目前全球基于喷墨打印技术开发的最大尺寸、最高分辨率和刷新率的OLED产品。TCL实业北美营销本部总经理张文海向记者表示,TCL等中国企业更加重视科技研发,围绕人工智能、高端显示、5G应用、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等方向积极创新。

  来自江苏的湖畔光芯半导体公司展示了国际领先的第三代1.31英寸超高清、高亮硅基OLED微型显示器。据介绍,这款号称全球已发布“唯一可量产”的最大尺寸、最高分辨率的硅基OLED微型显示器,可有效解决VR纱窗效应、眩晕感等问题。该公司还发布了号称全球最小尺寸的0.26英寸硅基OLED微型显示器。相关产品有望广泛应用于“元宇宙”显示技术市场。

  中国已成为推动全球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企业的创新太阳能发电产品和绿色电源解决方案也引发众多展商和媒体的关注。华宝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光充户外电源品牌Jackery电小二展示了最新光充户外电源产品及磁吸可折叠太阳能电池板,该产品在光电转化、安全性能和智能互联等方面不断突破。沃太能源携太阳能板、移动储能设备等首次参展,其储能设备外观小巧,兼具LED照明和无线充电等功能,公司计划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

  不少中国企业还携多种人工智能产品亮相,包括机器人、智能厨具、智能语音鼠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眼镜等,成为展会的一大看点。“中国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广泛,市场潜力很大,这些优势推动中国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升级。”美国科技初创企业Ottonomy首席执行官利图卡·维贾伊表示。

  国际展商期待加强与中国的创新合作

  在展会上,许多国际参展商表示,中国正在快速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中国智造”潜力巨大,希望与中国企业不断加强交流合作。

  宝马公司负责研发的董事弗兰克·韦伯表示:“我们说中国市场最重要,不仅因为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市场,也在于其技术发展和创新能力在全球独一无二。”据韦伯介绍,宝马公司已在中国建立了德国之外最大的研发和创新体系,中国团队是整个团队成功的关键,“很多中国供应商已成为行业标杆,不仅是传统汽车零部件,还包括电池、电芯等领域”。

  深圳正浩创新是一家移动储能与清洁能源技术公司。展会上,它展示了整屋备电解决方案以及户外移动空调、冰箱、自动割草机等太阳能产品。该公司全球增长部负责人蒂姆·多利泽对记者表示:“我常年在中国工作,见证了中国从以制造为主发展到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过程。”多利泽发现,中国企业会针对全球用户需求,马上行动、不断改进,“中国公司的行动力非常强”。

  来自加拿大的媒体人理查德·巴雷特对记者表示,他曾多次到访中国,见证了中国创新产品的巨大飞跃。本次展会上,中国企业的许多创新产品令他眼前一亮。他认为,中国制造经过长时间发展,质量上已处于行业较高水平。中国创新环境不断优化、研发投入快速增加,推动了中国企业创新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来自美国加州的咨询师皮埃尔·朱伯特向记者表示:“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创造转变,看到中国这些优秀的创新产品,令人非常兴奋。”他认为,中国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助于促进中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记者 李志伟

解振华:中国已初步进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道路******

  中新网卡托维兹12月8日电 第二十四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2日至14日在波兰卡托维兹举行,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在7日由中国新闻社、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主办的“气候传播与公众意识”主题边会上做了首场发言。他表示,中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把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大机遇。中国已经初步进入到一个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

  解振华在致辞中表示,讨论“气候变化传播和公众参与”这一主题对于促进各国国内气候行动、推进全球气候治理很有意义。气候变化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气候传播和公众参与是开展气候变化工作的重要内容。1992年签署的《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六条指出:“保障公众获取有关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信息;公众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和拟订适当的对策”。

  解振华指出,气候变化是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一个重大挑战,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不仅是政府的职责,也是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政府、企业、媒体、公众、社会团体和国际机构和组织作为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各个利益相关方,需要团结携手,共同应对。

  解振华表示,中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把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大机遇。近年来,中国在提升公众意识等方面开展了很多工作。自2013年首届全国低碳日以来,通过举办应对气候变化主题展览,召开低碳论坛、建立低碳产业联盟,播放公益广告、组织低碳院士专家中国行、低碳进校园、进园区和进社区等系列活动,提升了公众的低碳发展意识。近年来,越来越多地方各级政府、企业、社区和媒体通过多种形式扩大了气候变化的影响力。如镇江举办的国际低碳大会,深圳举办国际低碳城论坛和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影视大会。

  解振华表示,正是由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中国的气候变化工作取得可喜的进展。截止到2017年底,中国碳强度已经下降了46%,提前3年实现了40%-45%的上限目标。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达到13.8%,预计2020年完成15%的目标。森林蓄积量已经增加了21亿立方米,也超额完成了2020年的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为实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争取提前完成,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解振华在发言中谈到,国际上有一些媒体质疑中国“是否还是发展中国家”,认为中国“应该像发达国家一样实现绝对减排,并给发展中国家更多资金支持”,是因为还不了解中国的国情,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解振华表示,中国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是8800美元,仅为全球人均GDP80%的水平,在全世界排在70多名,还未跨过“中等收入陷阱”,还有3000万至7000万贫困人口。在当前经济不确定性增多的情况下,中国仍面临着严峻的既要发展经济又要消除贫困,还要提高民众生活水平、创造就业机会等等非常大的挑战。中国要实现NDC(国家自主贡献)的目标,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才能够实现。

  解振华表示,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对发达国家的要求是率先大幅度减排,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对发展中国家的要求是实现相对减排。在资金问题上,基于历史责任、当前发展水平能力,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是义务。2015年中美元首就气候变化发布的联合声明更加明确,敦促发达国家出钱,鼓励发展中国家自愿出钱,欢迎其他私营机构出钱。这些都是十分清楚的。

  解振华表示,中国政府最近25年采取了很多措施,一是力行节能,累积节能量占全球节能量50%以上;二是优化能源结构,可再生能源的总装机容量达6.5亿千瓦,占全球的2.8%,淘汰关停火电机组1.7亿千瓦,相当于欧洲一个大国装机总量的两倍;三是解决交通领域排放问题,中国快速发展地铁、高铁等公共交通,特别是电动汽车的发展,中国电动汽车总拥有量占世界拥有量的50%;四是增加森林碳汇,中国的人工造林面积是世界上最大的。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所有应该采取的措施都已经做了,而且应该说做得非常好,在全球减排总量中占了很大一部分。”解振华表示,中国减排取得的进展得到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

  解振华表示,中国在实现这些减排目标的同时,GDP保持较快速度增长,能耗、物耗、碳强度下降基本超额完成任务,这些数据描绘出来的趋向和轨迹显示出中国已经初步进入到一个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

  解振华指出,中国的低碳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气候传播和公众参与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第一,抓住气候变化的大方向。2016年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给气候变化工作造成了负面影响,但是并没有改变整个气候变化的发展趋势。通过宣传引导越来越多的公众参与到气候变化的事业中业来,把低碳发展的理念贯彻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二,拓展公众参与的机制设计。提升公众对于气候变化工作的知情权,及时向社会公布气候变化的工作的最新进展,拓展公众参与的形式,推动决策过程的信息公开,对于涉及环境和气候变化和立法、政策制定等工作通过征求公众意见,使国家决策充分反映公众设想。

  第三,将意识转换为实际行动。知易行难,我们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建立低碳社会,通过市场和行政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总量和强度双重控制,减少对于自然资源的过度攫取,倡导低碳消费。

  第四,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其它国家和组织在气候传播和公众参与领域的合作,通过学术交流、项目合作等形式,构建国际化的气候传播网络,吸收国际先进的传播理念,创新公众参与的形式。

  解振华表示,在刚刚结束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上,中国、法国、联合国共同举行了有关活动与重申落实《巴黎协定》的坚定承诺,发出共同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力信号。

  解振华表示,众人拾柴火焰高,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挑战,更需要加强气候传播工作,推动国内外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到气候变化工作中来,不断稳固和扩大朋友圈,为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做出更大贡献。(完)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一分钟彩票地图